Saturday, September 18, 2010

一个CUE文件都这么折腾……

今天从JShare哪里顺来了一张不知来源的TAK,听起来还不错,可惜cue文件是乱码……

当然编码这种问题是难不住我这种职业化的折腾家的,呵呵。

  1. 拖进Opera浏览器,选择自动识别编码,然后认出来是日文。
  2. 逐个尝试日文编码,发现是Shift-JIS编码
  3. 用 iconv 转换为 UTF-8 编码: iconv -f SJIS -t UTF-8 old.cue > new.cue
  4. 本来这就好了,可惜 foobar2000 太笨,没有 BOM (又称 UTF signature) 认不出来 UTF-8;于是用 emeditor 打开,另存为带有 BOM 的文件。

然后拖进 foobar2000 就能正确的认出来了 =)

难怪 iTunes 那么有市场,花点钱省出时间享受生活多好啊

接手烂摊子最讨厌了

一堆半成品,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一个项目后面的路好不好走太依赖最初的出发点了,从一个烂架构出发,只能越堆越补越恶心……

这个世界上之所以有那么多新兴“轻量级”产品,就是因为一直维护老产品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看看塞班就知道了。微软在Vista的兼容性上挨了很多骂,在IE 9相对之前IE的兼容性上即将挨骂,Window Phone 7果断的抛弃了WM的所有软件也会挨骂;惹如此多用户不高兴却是这个巨人想活下去的必然选择。

要做出这样壮士断腕的抉择,既需要技术上对现况和目标的深入理解,也需要性格上的果敢啊。管理开发比写code有挑战多了……如果再管上一群不靠谱的coder……嗯嗯,果然这个够有趣值得努力。

绅士与暴君

大家都觉得 Google 挺绅士的,态度总是很开发,欢迎大家来掺和;
大家都觉得 Apple 是个暴君,这个不行,那个得滚蛋。

所以现在那么多 android 电话还是那么糟糕,今天一个 Ophone,明天又来了 乐Phone,后天还有 Uphone,没完没了;别说系统改得乱七八糟,屏幕尺寸更是五花八门。所以如果想要写几个小 app 赚零花还是去找 iPhone 吧。打个比喻就是 Google 提供了免费的大房子,结果一群流氓把它占去了搞成了黑监狱。

微软前些年有些晕头晕脑,经常错过好事情,不过最近貌似比较清醒。看看 Windows Phone 7,屏幕分辨率、按键数目都是定死的。用 WP7 项目经理的话说,从前我们提供平台然后放手不管,现在我们要自己来提供“微软标准的用户体验”了。 

android 要想好好发展下去,首先得“安内”——把 htc sense, moto blur,ophone, OMS 等统统掐死,所有 android 厂商必须签约保证系统随 google 升级,所有手机必须能连接且只能连接一个统一的 app market。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用户体验一致,才能让应用市场繁荣,才能让系统长存。

不想当“暴君”的企业做不出好产品。

Monday, August 23, 2010

观察

会想到这些,主要是因为受邀混迹某创业类网络公司,兼职赚零花。既然初创公司,自然有很多可能性,不过我不是一个喜欢经常换状态的人,所以喜欢(自认为正确的)做长期估计,以便不善规划的我不至于哪天倒霉。

明天的网络业,传奇将会越来越少;就行今天的软件业,不会再有盖茨。

看起来很没道理的一个推断吧?facebook, twitter, foursqure不是还在一个接一个的冒出来么?分明有一个做站点好主意就能一夜成就奇迹嘛。可是仔细想想为什么创意如此容易成功?

  1. 技术门槛低:写一个mootools这样优雅强大的js framework不容易,不过看着教学视频拿开源代码弄个网站文科大专生一周都可以做到唉;
  2. 廉价的实现方式:租台服务器,几个人写程序,没多少钱啦;
  3. 广泛的受众:每个有浏览器的人都能成为你的客户的!

so,无懈可击的草根平台?

可是,有个问题……你怎么赚钱?
“放广告啦,把Google/Baidu/BlahBlah给我的广告代码往页面一帖就可以数钱咯^_^”
这么容易的幸福啊,那么你觉得花里胡哨的banner支撑的web还能活多久?
“咩? ”

好吧,大家想一想,你上次点击(误点中不算)网页上的广告是什么时候?随着计算机融入生活的年龄越来越早,大家的广告抵抗力也越来越强,几乎每个人在熟悉的站点都能做到目光习惯性的跳过广告栏了吧?点广告的小白越来越难找了,web在画出一个又一个大饼破了一个个泡泡之后仍旧面临着几十年没搞定的问题——咋赚钱?

我认为未来的web的钱,会主要来自用户数据。而要掌握用户数据,需要一个平台,一个排他的平台。facebook可以被Google检索么?当然不行啦,我干了什么不想让全世界知道,好友知道就够了。renren让Baidu随便爬么?门都没有。有了自家地盘才好收割数据。

数据变成钱的方式很多。有哪个公司不想知道当人们提到自己公司的产品时常和哪些词,哪些对手的产品比较?如果你和别人在QQ聊起不知道买什么手机好的时候上面冒出来一个LePhone的广告想不想去看下?当我在amazon看到一本书的时候它“好心的”告诉我其他人也买了另一本书的时候,我甚至不会觉得这是个广告!但是BI是个低技术门槛的事情么?我雇中专生来写一个Amazon式的推荐功能能成么?

Jobs说flash再见吧,于是iXxx上的flash都危险了;如果明天Gmail说它只能用在一个叫做 chromeXgmail 的玩意儿里,恐怕我骂过Google之后还是得装一个。连自从埋葬了网景之后就忘了还有个叫做web的东西的微软都回来认真搞IE了,silverlight的更新速度也说明这个巨人重归战场的决心。平台战争的阴云再次渐浓,如果不是广泛的手机平台的优势opera恐怕早已作古……而各大巨头在web基础上构建的私家API则是另一种形式的平台。一旦平台再次分裂,成本就再也不便宜了,用户也不广泛了,小公司就又得苟延了。

环境能基本稳定,不是什么历史必然,只是这些巨头们均势而已。但是均势很难永久,一旦结束热闹就又来了。就像冷战完了,巴尔干却干起来了,连朝鲜挨打也称迟早的事了。苹果坐拥数不完的公司市值五分之一的美刀,携iTouch/iPhone/iPad(以及说不定那天上市的iTable什么的)之势,生生赶走flash肯定只是一个开始。

传奇的时代不久将结束。

================================

PS:我在“大问题”上总是偏悲观的,相信中美早晚会发生军事冲突,欧洲迟早被东欧和穆斯林问题拖入泥潭,奥巴马的当选支持率让我觉得美版希特勒也不是不可能……然而我在“小问题”一直是(盲目)乐观的,觉得我们这一代的某些IT人(最好包括我)能赶上这最后的浪潮。

btw,咱是有中国特色的,如果大家抱着“就是好”的盗版xp和IE6在高高的网络长城里一直用到2050年去,任他国际巨头打得不可开交,国内技术环境保持高度稳定,群众纷纷表示影响不大……

Wednesday, August 11, 2010

web标准与国际政治何其相似

今天下午折腾了半天才靠到处搜索生生写出了一个能够在主流浏览器里滑动展开并自动收起的侧边连菜单……这效率,要死人的。对所有努力写过网页或者以后要写网页的同志们表示深切的同情,浏览器之间不一样的东西太多了,各自一套,标准委员会的作用还不如核不过扩散公约有用……

btw,感觉淘宝的Kissy库做的不错,不大,但是需要有的东西差不多都有了。虽然我没深入了解过js库,但是觉得整体上还是不错的。而IE6/IE8/Safari/Firefox的A级主流支持也让在国内环境中使用比较放心。国内鲜有高质量开源项目,所以更要赞淘宝。

上面说到国际公约,就要提到苗师兄在校内提到的《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一本书,我找到了(第五版网上有下载,目前似乎出了第七版吧)读了之后感觉是本很不错;而且它不是一本厚砖头。(A big plus, 'cause I've almost never finished thick books...)

某种意义上在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上,也是出于一种类似于国际关系一样的状态。大公司驱动,小公司追随(当然也有起义的时候),没有外部统一的强制力约束。微软的IE实现其实很好用,但是不敌Apple/Mozilla/Opera人数众多成不了标准。反过来微软就是不做的事情,谁也别想弄成,因为它的市场份额最大。padding是不是放在height里面,从父节点到子节点是否对应鼠标事件,其实不是什么技术问题;是钱的问题。但是完全没有标准,开发者就没法工作了,这些公司也赚不到钱了。从这个角度看,web标准不会到来,就像世界大同无比遥远。

Monday, August 9, 2010

关于显卡热切换

前段时间我说我变微软粉丝了,起因就是我发现Windows Vista/7是唯二支持显卡热切换的操作系统。Mac OS现在不行,Linux更不行。

Linux的一个好处在于开发速度还是蛮快的,不过今天去freedesktop翻了翻邮件列表,对于显卡热切换就彻底绝望了,在我这台笔记本退役之前大概是看不到了……

本来我觉得这个可能是个驱动级别的问题,只要慢慢等还是有可能的,毕竟AMD/ATI最近在Linux驱动这块表现不错,可是当我认识到这需要X Session迁移的时候我就知道没戏了……

  • Linux开发者需要AMD和intel提供文档才知道如何关闭显卡;
  • X Server需要向用户程序隐藏大量的物理细节才能实现迁移;
  • 用户程序需要适应新的X server接口。

综上,就是整个的图形stack需要大兴土木……而对Linux社区稍有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这基本是不可能的。

顺便说一下,今天才知道原来XP也是不可以显卡热切换的,因为XPDM驱动模型的限制,只有WDDM的vista和7才可以;嗯vista生早得不是时候啊,两年前哪来能切换显卡的笔记本啊,那时双显卡可是只有Sony家Z千金才有的……


http://lists.freedesktop.org/archives/xorg/2009-January/042543.html

Sunday, August 1, 2010

微软还是很不错的

近我开始变成微软的粉丝了。

似乎微软在很多时候都是geek们鄙视的对象,貌似它和某讯一样“鲜有创新”。我最近却开始大幅倒向微软(实现完全微软产品正版化,还买了个微软的鼠标……)了,因为微软正在展现很多让人喜爱的特性:

实用。对于有双显卡的笔记本,微软的系统支持可以方便的热切换。于是我可以平时使用省电的集成显卡,而只有游戏或者作图的时候才换到功耗彪悍许多的HD5650。而至今Linux社区似乎还没有一个靠谱的方案……虽然最新的内核已经支持切换了,但是其实是让两显卡都处于运行状态的,对于省电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而且切换还需要重启桌面环境,这是我最不愿意干的事情,我的电脑常常一连几周都是休眠而不关机的。同时似乎Mac OS也并没有比Linux有更好的易用性,一样是需要退出登录重新进入的。

独创。Windows phone 7的UI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设计,简洁美观,让我爱得要死。这个新UI风格真的很大胆,看惯了苹果的写实风格或是机器人浓色重彩图标的人多会一开始觉得有些单调。不知道大家见过Ubuntu等系统的黑色主题过没有,第一眼看上去相当的酷,可是这种黑色的主题用久了让人十分压抑。设计应该是实用的。当你第一百次掏出手机的时候,你肯定不会再在乎图标的花花绿绿了,你只希望最快的找到功能。这时候这种双色的,类似地铁/机场指示牌的图标的强大的易用性就会显现出来。